一秒记住【顶点小说】dingdian100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“遍地黄金?”
武皇后闻言眼睛一亮,喃喃自语。
杨易看着天后娘娘越来越亮的眼睛,心里却是波澜不惊。
对于武皇后这一类的帝国统治者,若是与他们说什么发现新世界之类的历史意义,未免太过浅...
长安城的夜,灯火通明。
太平公主站在宫墙之上,俯瞰着脚下的繁华。除夕之夜,整座长安城都沉浸在喜庆之中,处处张灯结彩,爆竹声此起彼伏。然而,她的心却如同这冬夜的寒风一般冷冽。作为大唐最尊贵的公主之一,她的命运从未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今日是除夕,本该与家人团聚的日子,但她却独自一人登上了这高高的宫墙。父皇李治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,母后武则天更是权倾朝野,而她的兄长们也在各自的势力中周旋。在这权力的漩涡中,太平公主觉得自己像是一只被囚禁在金笼中的鸟儿,看似光鲜亮丽,实则毫无自由。
“公主为何深夜还在宫墙上?”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她转过身,看见的是一个身着玄色长袍的男子,他正是当朝名臣狄仁杰。狄仁杰的目光深邃,仿佛能看穿人心。
“狄大人,您也未休息?”太平公主微微一笑,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苦涩,“只是觉得今晚的长安格外美丽,忍不住想多看几眼。”
狄仁杰点了点头,却没有再多说什么。他知道这位公主内心的孤独和挣扎,但他也知道,在这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中,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双刃剑。
“狄大人,您可知道,我有时候会羡慕那些街头卖艺的女子。”太平公主忽然说道,“她们虽然卑微,但却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。”
狄仁杰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。“公主不必如此感慨。您的身份虽有束缚,但也意味着责任。天下之大,黎元为重,您的每一步都关乎万千百姓的命运。”
太平公主沉默了片刻,然后轻叹一声。“或许吧。可是,我终究还是渴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。”
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了阵阵喧闹声。二人循声望去,只见一群孩童正在街边放烟花,五彩斑斓的火光映照在夜空中,宛若繁星坠落人间。
“这些孩子真幸福啊。”太平公主望着那片璀璨的烟火,眼神中透着向往。
狄仁杰看着她的侧脸,心中暗自叹息。他知道,这位公主的内心远比表面上更加敏感和脆弱。然而,他也明白,作为一个政治人物,她必须学会隐藏自己的情感,将个人的欲望放在国家利益之后。
“公主,除夕之夜,不如让我陪您走一遭,看看这长安城的热闹景象如何?”狄仁杰提议道。
太平公主略显惊讶,但随即展颜一笑。“好啊,难得狄大人也有这样的兴致。”
于是,两人沿着宫墙缓缓而行,逐渐靠近了长安城的中心。街道两旁挤满了欢庆的人群,到处都是笑语喧哗。小贩们吆喝着售卖各种年货,孩子们追逐打闹,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讲述着往昔的故事。
太平公主看着这一切,心中竟生出一种久违的温暖。她从未想过,原来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如此美好。然而,这种感觉很快便被现实打破??当她试图融入人群时,周围的人立刻认出了她的身份,纷纷跪拜下来,口中高呼“公主千岁”。
“起来吧,不必多礼。”太平公主有些无奈地摆了摆手。她知道,无论她多么努力,都无法摆脱这个身份带来的隔阂。
狄仁杰见状,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。“公主,这样的场景虽然让人感到距离,但也说明了您的地位受到万民敬仰。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。”
太平公主摇了摇头。“我宁愿做一个普通人,能够随意地走在街上,与朋友谈笑风生,而不是时刻被人注视、敬畏。”
狄仁杰没有接话,而是转移了话题。“公主可知,今年的除夕还有另外一件大事?”
“哦?是什么?”太平公主好奇地问道。
“据我所知,太子殿下今晚将在东宫设宴,邀请文武百官共度良宵。这不仅是对朝廷官员的一次安抚,也是向天下昭示大唐未来的稳定。”
听到这里,太平公主的脸色微微一变。“太子兄的举动倒是令人玩味。不过,他这样做,怕是也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吧。”
狄仁杰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。“确实如此。毕竟,朝中派系林立,各有算盘。而太子殿下此举,无疑是在巩固自己的地位,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意图。”
太平公主陷入了沉思。作为皇室成员,她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。每一个决定,每一次行动,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甚至改变整个局势。而她自己,又该如何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?
“公主,既然我们已经出来散步,不如再往前走走,去看看那座新建的佛寺。”狄仁杰提议道。
太平公主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答应了。两人继续前行,不久便来到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前。寺内香火鼎盛,僧侣们正诵经祈福,为新的一年祈求平安。
太平公主走进大殿,跪在蒲团上虔诚地祈祷。她闭上眼睛,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:幼时与兄妹们嬉戏的场景、母亲严厉的教导、父亲慈爱的目光……还有那些她无法掌控的未来。
“愿天下太平,愿父皇早日康复,愿母亲放下执念,愿兄长们和睦相处……”她在心中默念着。
祷告完毕后,太平公主站起身来,发现狄仁杰依旧站在一旁,静静地看着她。
“公主,人生如棋局,每一步都需要谨慎斟酌。但无论如何,请记住,您始终是大唐最重要的一员。只要您愿意,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影响这个世界。”
太平公主凝视着狄仁杰,眼中闪过一丝坚定。“谢谢狄大人。我会努力的,不仅为了我自己,也为了大唐的未来。”
夜渐深,长安城的烟火渐渐熄灭,但那股温暖的气息却久久萦绕在太平公主的心间。她知道,前方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,但她也相信,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,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
---
第二天清晨,阳光洒满长安城,新的一年开始了。
太平公主早早地来到太极殿,参加新年的朝会。大殿内金碧辉煌,文武百官整齐排列,气氛庄严肃穆。李治皇帝坐在龙椅上,面容憔悴,但目光依然锐利。
“朕观诸位大臣皆已到齐,今日特设朝会,旨在商议国事,并展望新年之计划。”李治开口说道,声音略显虚弱。
众臣齐声应答:“吾皇万岁!”
太平公主站在一旁,默默观察着场内的每一个人。她注意到,太子李显神情肃穆,似乎胸有成竹;而武则天则端坐于侧,目光扫视全场,威严不减当年。
“太子殿下,你先说说你的想法吧。”李治转向李显。
李显拱手行礼,朗声道:“儿臣以为,新的一年应当以安民心为首务。建议减免部分地区赋税,同时加强对边疆的防御,确保边境安宁。”
此言一出,立即引来不少大臣的赞同。然而,也有一些人面露疑虑,显然认为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削弱朝廷的财政实力。
“太子殿下所言甚是,但是否考虑过国库的压力?”一位老臣站出来质问道。
李显从容应对:“国之根本在于民,若无民众支持,何谈富强?况且,减免赋税只是暂时之举,待经济复苏,自然会有更多税收。”
这场争论持续了许久,直到李治挥手示意停止。“此事暂且搁置,待进一步商议后再做定夺。”
接下来,轮到其他大臣发言。有人提出扩建长安城的建议,有人主张改革科举制度,还有人呼吁加强对外贸易。每一个议题都牵涉到巨大的利益调整,也让太平公主愈发意识到,治理一个国家绝非易事。
就在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之际,一名侍卫匆匆跑进大殿,递上一份紧急奏报。李治接过一看,脸色骤然阴沉。
“何事如此紧急?”武则天问道。
李治抬起头,声音冰冷:“吐蕃使者突然抵达长安,声称其国王病逝,请求援助平定内乱。否则,恐有外敌趁虚而入。”
此话一出,满堂哗然。吐蕃乃大唐重要邻邦,一旦发生动荡,必将波及大唐的安全。
“陛下,此事关系重大,不可轻易答应。”一位将军站出来反对。
“但若拒绝援助,恐怕会损害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。”另一位大臣则持不同意见。
李治陷入沉思,而武则天则冷冷地说道:“此事需慎重考虑。不妨先派人前往吐蕃探查虚实,再做决断。”
太平公主在一旁听着,心中暗自揣测各方的意图。她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次外交事件,更可能是各方势力博弈的开端。
“父皇,儿臣愿亲自前往吐蕃,代表朝廷处理此事。”李显突然开口。
此言一出,再次引发轩然大波。许多人认为太子不宜冒险远行,但也有人支持他的主动担当。
“太子殿下年轻气盛,固然值得称赞,但吐蕃之事非同小可,还需三思而后行。”武则天淡淡说道。
李治皱眉思索片刻,最终点头同意。“好吧,太子可带一支精锐部队随行,务必小心行事。”
太平公主看着兄长离去的背影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。她既为兄长的勇敢感到自豪,又担心他会因此陷入险境。
朝会结束后,太平公主回到了自己的宫殿。她坐在窗前,望着外面的天空,思绪万千。她知道,大唐的未来充满了未知和挑战,而她自己,也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定位。
“公主,有人求见。”侍女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沉思。
“谁?”太平公主问道。
“是薛绍公子。”侍女回答。
听到这个名字,太平公主的心跳不由加快了几分。薛绍,那个让她心动的男人,此刻竟然出现在她的宫殿外。
“请他进来。”太平公主整理了一下衣襟,尽量让自己保持镇定。
不多时,薛绍走了进来,他依旧穿着那身素雅的长袍,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。
“薛公子,你怎么来了?”太平公主问道。
“听闻公主今日参加了朝会,特来询问结果如何。”薛绍答道。
太平公主简单讲述了朝会上的情况,包括吐蕃使者的到来和太子的决定。薛绍听完后,眉头微蹙。
“公主,依我之见,太子此行风险极大。吐蕃局势复杂,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。”
太平公主点点头,表示认同。“我也很担忧。可是,身为太子,他不得不承担这份责任。”
薛绍凝视着她,眼中闪烁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。“公主,若您愿意,我可以为您效劳,助您守护大唐的和平。”
太平公主愣住了,她没想到薛绍会说出这样的话。一时间,她不知该如何回应。
“薛公子,你的心意我明白了。但是,现在的我,还无法做出任何承诺。”太平公主低声说道。
薛绍笑了笑,语气中带着一丝释然。“无妨,公主只需记得,无论何时何地,我都会站在您这一边。”
太平公主望着他的背影,心中泛起阵阵涟漪。她不知道,这段感情是否会带来更多的困扰,但她清楚,薛绍的存在,给了她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唐的局势愈发扑朔迷离。而太平公主,也在这纷繁复杂的环境中,一步步走向了属于自己的舞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