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秒记住【顶点小说】dingdian100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张居正迅速看完了这封奏疏,他思考了良久说道:
“苏子霖操之过急啊。”
此时高拱看到两人的反应,此时已经心痒难耐了,他亲自下位接过了张居正手里的奏疏,迅速翻看了起来。
看完以后,高拱也和两人的反应差不多,他叹道:
“若是时机成熟再上此疏,说不定还真的能革除代藩,当真是可惜了。”
作为内阁辅臣,高拱当然知道代藩之弊。
可以说,山西边防的问题,有一半就出在山西这些宗藩上。
但以高拱对隆庆皇帝的了解,苏泽在这个时候上疏,反而会触怒皇帝。
可这天下事,往往时机成熟的时候事不可为了,高拱作为成熟的政治家,自然也明白这一点。
想到这里,高拱看向张居正,又看向赵贞吉,接着提起笔说道:
“苏子霖的上疏本官支持。”
高拱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,赵贞吉也立刻说道:
“本官也支持。”
两人的目光看向张居正,张居正则是三人中,内心最为复杂的。
原因也很简单,张居正是真的吃过藩王的苦。
张居正是军籍出身,他的祖父张镇是辽王的护卫。
张居正年仅十六岁就考中举人,轰动整个湖广地区,传为美谈。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,以结交他为荣。
辽王朱宪炜还是世子的时候,他的嫡母毛王妃经常批评朱宪炜不好好读书,动不动就拿张居正作比较,要他以张居正为楷模,好好念书。
毛王妃恨铁不成钢的唠叨,张居正这个“隔壁张叔家孩子”,让朱宪炜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张居正的妒忌与仇恨。
后来朱宪炜继承辽王爵位,派人宴请张居正的祖父张镇,席间又派人给张镇敬酒,最后张镇散席回家后暴死。
而辽王朱宪炜在荆州,也经常被地方官员弹劾,张居正也经常接到老家的来信,讲述辽王的荒唐事。
什么侵占土地,强抢民女,残害百姓这些都属于藩王正常的操作了。
淫乱,宠爱男色,这些在宗藩中也是不足为奇。
朱宪炜最炸裂的,他准备将自己王府内娼妓所生的儿子报给宗人府,让这个娼妓的儿子也名列宗谱。
这种明显违反祖训的操作,连辽王府内的近侍都看不下去,朱宪炜就派人将这些准备举报他的近侍打死。
张居正作为荆州人,无论是公还是私,都对辽王恨之入骨。
苏泽这个请除代藩的奏疏,正是写在了张居正的心坎上。
若是能革除代藩?那辽藩呢?
张居正对着身边的中书舍人说道:
“去户部,将大同历年清田的奏议找出来,本官要写奏疏。”
听到这里,高拱知道张居正是要另外写一份奏疏赞同苏泽。
他提起笔写下票拟意见,现在只能看皇帝的态度了。
-----------------
京师城外。
“爹,前面就是京师了!”
朱俊棠扶着自己的父亲辅国中尉朱充华,躲藏在草丛之中,等待天明入城。
朱充华父子都是代藩的宗室。
按照宗室的制度,他们是不能离开大同的。
他们一路上翻越关卡前往京师,自然是为了告御状。
父子二人这一路上不仅仅要避免代王府追捕的护卫,两人还要绕道躲避朝廷的关卡,所以只能夜行日歇,还只能走荒野小路。
朱充华已经非常的虚弱,他也知道自己可能撑不过去了,拉着儿子的手说道:“儿啊!只要到了京师,把万言书送到通政司,我们爷俩就有活路了!”
朱俊棠仪表不错,但是全身瘦骨嶙峋,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。
朱充华又让儿子解开行囊,这里面是他继任辅国中尉时候朝廷赐下的官袍,也是他们证明自己宗室身份的唯一凭证,要不然父子两人这幅狼狈样子,通政司怕是以为父子俩是进京乞讨的乞丐。
辅国中尉其实放在宗室中,也都能算得上是中层了,但是朱充华父子这些年是真的没吃饱过饭。
大明宗室是个两极分化严重的群体。
藩王的生活奢华无度,高级宗室从生下来就是米虫,享受朝廷的禄米和各种特权,在地方上也无法无天。
中低层的宗室就惨了,他们的禄米经常被克扣,还因为宗禁,不允许从事四民之业。
虽然明代中期以来,皇室放松了对宗室科举的限制,允许一部分宗室参加科举。
但科举本来就是非常难的事情,就算是开放士禁,也只能改善一部分优秀宗室的生活,对于普通的中低级宗室来说,又不给禄米,又不让从事农工商,那是真的没活路了。
嘉靖四十年,王宗沐曾山西布政使,时年山西遭遇旱灾,王宗沐就上书嘉靖,“去年因饥疫死者几二百位”。
嘉靖末年的宗禄问题,是一个“国与宗俱困”的“双输”局面:一方面,国家财政因支放禄米数额过大而不堪重负;另一方面,下层宗室因无法领到赖以生存的禄米,而日益穷困。
相反,上层宗室的土地却在不断的膨胀,他们还会利用作为宗藩之主的特权,克扣下面底层宗室的禄米。
朱充华因为禄米拖延不放,去代王府讨要,全被代王府管事赶了出来。
后来朱充华又带着几个快要饿死的宗室去闹,这一次代王朱廷?出面,命令侍卫将朱充华打了出去。
代王朱廷?认为是朱充华带头闹事,又下令剥夺了朱充华之子朱俊棠参加科举的资格。
明代中期虽然对宗室开放了士禁,但是依然只允许“宗室优异子弟”参加科举。
而确认谁是优异子弟,这权力就在各宗藩的藩王手里。
朱俊棠从小读书上进,是朱充华唯一的希望,如今代王剥夺了儿子科举的希望,朱充华干脆咬牙心一横,带着儿子上京告状。
朱充华又让儿子拿出行囊中的万言书。
这份万言书是朱俊棠,讲述了这些年代王侵占军屯,盘剥百姓,欺压宗室的种种不法事,这上面还有代王一系宗室七十人的签字画押。
也正是因为这份万言书,朱充华父子被代王府的护卫一路追杀。
就在这个时候,朱充华突然听到了身后的动静!